隨著氣溫升高,暑期旅游市場也進入高峰期。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近日發布了四項“暢游齊魯 趣玩消夏”系列文旅產品,涵蓋避暑、親子、狂歡、夜游等多個主題,為廣大游客提供豐富多彩的旅游選擇。
避暑游受青睞
山東省擁有豐富的避暑資源,包括海濱、山地、森林、濕地等。今年,青島市和煙臺市入選“2023避暑旅游優選地”名單,煙臺市更是連續十年入選“中國避暑旅游城市”榜單。據攜程數據,截至7月12日,今年暑期以來親子訂單、夜游門票訂單較疫情前分別增長45%、307%,親子、夜游消費水平均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
為了滿足游客的避暑需求,山東各地推出了一系列特色線路和活動。例如,煙臺市圍繞“海岸、海上、海島”三大旅游資源,精心推介了八條煙臺親海線路;青島市打造了“青島夏日海洋節”“青島國際啤酒節”等品牌活動;濟南市推出了“泉城夏日清涼季”“泉城夏日音樂季”等主題活動;泰安市開展了“泰山避暑季”“泰山夜間經濟季”等系列活動。
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全國避暑旅游發展報告》顯示,在老齡社會發展、中產階層增加、健康中國戰略深入實施等因素疊加影響下,避暑旅游及相關市場規模已達1.2至1.5萬億元。報告建議,做大做強避暑旅游,要加大供給特別是彈性供給,如有序共享避暑旅游目的地的養老院、大學校園等資源;要兼顧當地居民的感受,給游客提供便利的同時也要考慮可操作性;要壯大市場主體、延長產業鏈,延伸“避暑旅游+”鏈條,如研學、會展、康養等;要關注避暑的度假屬性,因為避暑游客更注重深度體驗、深度融入;要加強科技服務,加強聯合科研攻關、人才培養,比如建立氣候康養旅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
夜間經濟火爆
除了避暑游,夜間經濟也成為暑期旅游的一大亮點。山東各地積極打造形態多樣的夜間消費市場,食、游、購、娛等多元夜間經濟業態迸發活力,為游客營造五彩繽紛的夜生活氛圍,點燃城市發展新引擎。
例如,棗莊市薛城區建設了薛國不夜城,利用創意集裝箱打破傳統商鋪框架,玩轉個性美食窗口,打造出本地特色化潮流新地標;淄博市桓臺縣打造了馬踏湖國家濕地公園夜游項目,聚焦“美食+演藝+燈光夜游”元素,讓游客盡享夜游之樂;濟南市推出了“泉城夜游”“泉城夜購”等主題活動,打造了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等多個夜間旅游景點。
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消夏避暑夜游報告2023》顯示,2023年我國居民夜間旅游出行意愿強烈,95%的受訪者表示今年有夜游出行計劃。報告顯示,夜間旅游有賴于便利的基礎設施、安全的夜間氛圍、成形的旅游吸引物等。同時,夜間旅游消費從聚焦一二線城市開始市場下沉,三四線城市居民夜間消費意愿明顯上升,多元疊加的夜間旅游消費市場正在形成。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今年印發的《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若干措施》中亦提出,要創新文旅消費場景,加快發展夜間旅游,打造一批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具體目標是到2025年年底,每個縣至少建成1處特色夜間經濟集聚區、2個特色商業街區。隨著更多夜游項目的落地,未來大家的夜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