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人省,不羨暮人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這首詩是茶圣陸羽所作的《六羨歌》,懂茶的人都稱陸羽是茶圣,也許是因為他的《茶經》,也許是他的努力鉆研,也許是他一生嗜茶,你知道他為什么被稱為茶圣呢?本期飲茶文化為你解析。
陸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于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祀為“茶神”。他也很善于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
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并擅長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江南各地,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度莆摹酚小蛾懹鹱詡鳌?。
陸羽大大推廣和發展了我國的種茶事業。他一生跑遍了長江流域中下游地區,從湖北到江浙,對我國名茶產區作了詳細考察,并精心培育了若干優良品種,擴大了南方的種茶面積。僅他長居三十多年的湖州一地,在他還在世時茶業種植園就有巨大發展。
陸羽的《茶經》分上、中、下三卷,共分十個題目: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飲、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圖。其第十題“之圖”是指把上九項內容用素絹寫出張貼起來,并非真的有圖。前九項歷述了我國茶之來源、采茶器具、制茶工具、采制過程、烹飲器具、煮茶方法、如何飲用,以及歷朝歷代茶葉趣聞和茶的產地等等。
可以說,《茶經》是一部茶葉大全、茶事入門和茶文化詞典,也是一部小小的唐朝以前的茶葉史。此書一出,立即將我國茶文化提到一個新的高度,自此以后,各朝各代茶文化專書陸續迭出,終成茶事蔚蔚大觀,宋朝有書法家蔡襄的《茶錄》、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明朝著名文人高濂的《論茶品》,清朝震鈞的《茶說》等等,不一而足。茶文化成為一種專門學問,而且這門學問流向了國外。據中日學者研究,日本平安時代(794—1192)的飲茶文化,“無論從形式上還是精神境界上,都與中國唐代陸羽所撰《茶經》中敘述的類同”(《日本茶道文化概論》)。
日本的第一位著名煎茶人永忠和尚,在中國留學期間,正當陸羽的茶文化光大發揚,他的《茶經》剛剛問世。永忠于公元805年(陸羽逝世之年)回到日本,他用陸羽的烹茶法為日本嵯峨天皇煎了一碗茶奉上,受到天皇的極力稱贊,兩個月后立即下令推廣。不久,日本又出現根據陸羽《茶經》注釋的《茶經詳說》,平安時代末期,日本高僧榮西所著《吃茶養生記》,也不無受到《茶經》的影響。
可以說,唐朝“茶圣”陸羽和他的《茶經》,開辟了我國和世界茶文化發展的一個新時代,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你可能會喜歡:
宗教文化:什么是佛教文化
傳統文化:傳統漢族服飾文化
吃豆腐的好處,怎么吃最好
吃南瓜的好處,你都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