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國首個列為世界非遺的節日,因此是人們重視的節日。有些朋友想來了解一下,端午節是農歷的幾月初幾?端午有分為大端午和小端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端午節是農歷的幾月初幾
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公歷是2022年6月3日,農歷五月初五,星期五。端午”一詞最早出現于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倍?,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即“初五”?!墩f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題也”,即說端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稱為“端五節”。《燕京歲時記》:“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惫湃肆晳T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歲時廣記》說:“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蔽澹ㄎ纾┰碌牡谝粋€午日,謂之端午。
端午分為大端午和小端午?
是的,端午節也是可以分為大端午和小端午的。
據說屈原故鄉湖北秭歸有三個端午節:“頭端陽”農歷五月初五,“大端陽”五月十五,“末端陽”五月二十五。
大湘西的辰溪、麻陽、瀘溪、沅陵、溆浦一帶,過去很少過五月初五,一般過五月半,辰溪人稱為“五月十五”(稱中秋節為“八月十五”、“八月半”)。
所以說,端午節也是有分為大端午和小端午。
端午節的含義
含義一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岸恕钡囊馑己汀俺酢毕嗤?,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含義二
端午節,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本名端五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天長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
其他含義
1、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時,居三毒之端,所端午節又叫“五月端”。
2、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為了避諱,改五為午,從此,端午之稱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數相同,人們又稱端午節為“重五節”或“重午節”。
端午節成形于春秋戰國后期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屈原為集大成的端午節作出了重大貢獻。
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國的愛國直臣屈原,不僅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還是偉大的政治家,有著遠大的志向和高潔的品性,后來擔任楚國左徒、三閭大夫后,實施"美政",積極主張聯齊抗秦,只可惜受到反對而兩次被排擠流放。
但即便在流放期間,憂國憂民的屈原仍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的愛國詩篇。后來強大的秦國攻破楚國,屈原無奈之下,便在公元前278年的5月5日投汨羅江以身殉國,譜寫了一曲悲壯的愛國主義篇章。
相傳,屈原死后,為水下的蛟龍所困。于是,受他愛國情懷感染的人們便千里劃舟于汨羅江上打撈屈原的尸身,苦于終究未能打撈上,人們就將米團等物用五色彩絲纏上投入水中,以驅趕蛟龍,保護屈原的尸身不受侵蝕。
久而久之,在屈原忠君愛國的巨大影響下,發端于圖騰崇拜的端午節,恰好也是屈原殉國之日,紀念屈原便在春秋戰國后期約定俗成,劃龍舟、食粽子也成為紀念屈原的主流之說。
這在南朝梁代吳均所著的《續齊諧記》,及北周宗檁的《荊楚歲時記》中亦有專門的記述。
唐代詩人文秀所寫的《端午》更是明確指出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