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耀縣在那里
陜西耀縣在那里
耀州區,古稱耀縣,是陜西省銅川市下轄區,地處陜西中部渭北高原南緣,是關中通向陜北的天然門戶,素有“北山鎖鑰”、“關輔襟喉”之美譽。耀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里曾是上古陰康氏的治地,置縣歷史2160多年,2002年10月撤縣設區。這里是隋唐醫藥學家孫思邈、西晉哲學家傅玄、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史學家令狐德棻和北宋山水畫家范寬等“一圣四杰”的故里。境內文物古跡遺存較多,中國藥王山、大香山寺、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等享譽海內外。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創建了西北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陜甘邊照金革命紀念館被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省級黨史教育基地,是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
導讀耀州區,古稱耀縣,是陜西省銅川市下轄區,地處陜西中部渭北高原南緣,是關中通向陜北的天然門戶,素有“北山鎖鑰”、“關輔襟喉”之美譽。耀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里曾是上古陰康氏的治地,置縣歷史2160多年,2002年10月撤縣設區。這里是隋唐醫藥學家孫思邈、西晉哲學家傅玄、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史學家令狐德棻和北宋山水畫家范寬等“一圣四杰”的故里。境內文物古跡遺存較多,中國藥王山、大香山寺、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等享譽海內外。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創建了西北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陜甘邊照金革命紀念館被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省級黨史教育基地,是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

耀州區,古稱耀縣,是陜西省銅川市下轄區,地處陜西中部渭北高原南緣,是關中通向陜北的天然門戶,素有“北山鎖鑰”、“關輔襟喉”之美譽。耀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里曾是上古陰康氏的治地,置縣歷史2160多年,2002年10月撤縣設區。
這里是隋唐醫藥學家孫思邈、西晉哲學家傅玄、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史學家令狐德棻和北宋山水畫家范寬等“一圣四杰”的故里。境內文物古跡遺存較多,中國藥王山、大香山寺、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等享譽海內外。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創建了西北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陜甘邊照金革命紀念館被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省級黨史教育基地,是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
陜西耀縣在那里
耀州區,古稱耀縣,是陜西省銅川市下轄區,地處陜西中部渭北高原南緣,是關中通向陜北的天然門戶,素有“北山鎖鑰”、“關輔襟喉”之美譽。耀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里曾是上古陰康氏的治地,置縣歷史2160多年,2002年10月撤縣設區。這里是隋唐醫藥學家孫思邈、西晉哲學家傅玄、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史學家令狐德棻和北宋山水畫家范寬等“一圣四杰”的故里。境內文物古跡遺存較多,中國藥王山、大香山寺、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等享譽海內外。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創建了西北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陜甘邊照金革命紀念館被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省級黨史教育基地,是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