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吃飯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須要做的一件事,不過很多人對于飯后的養生問題卻是不大的注意,這其實對人的身體健康十分的重要。那么本期的健康飲食文化,為你解析。
第一件事:飯后不宜吸煙
俗話說“飯后一根煙,賽過活神仙”,但飯后吸煙對身體傷害很大,飯后吸煙會促進膽汁分泌增加,可能引發膽汁性胃炎;同時還會抑制胰液分泌,妨礙食物消化。
第二件事:飯后不宜立即喝水
很多人在飯后會覺得口干,習慣性拿起水杯大口大口的喝,這種會稀釋胃酸,降低胃腸消化功能,會導致食物停留在胃部時間過長,引起積食滯脹,長期如此會導致慢性胃炎發生。
若飯后感覺口渴,建議喝一小口,緩解一下,最好是在飯后20-30分鐘后在正常喝水。
第三件事:飯后吃水果
很多人習慣飯后吃水果,認為吃飯吃得比較油膩,吃水果能助于消油膩、清腸胃。
但飯后不宜吃水果,這樣做反而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消化功能,導致消化不良。
吃水果應在飯前吃,這樣可增加飽腹感,進食量會少攝入些;也可在飯后1-2小時吃。
第四件事:飯后不宜立即睡覺
酒足飯飽之后,人們會出現發困、犯懶、昏昏欲睡情況,主要是因為吃飽后,大腦供血不足,更多血液流向胃部,促進胃的消化,而導致犯困。
這樣做會使胃動力不足,增加胃部負擔,尤其是辦公室一族,飯后趴在桌子上睡覺,會進一步擠壓腹部,造成積食、消化不良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