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文約1451字
預計3分鐘閱讀全文
小曼
意義
立夏后的第一個節氣,“小滿”傳達出豐收的序幕,也標志著夏季的正式開始。
特征
悶
高濕度
進入小滿后,濕熱的夏季正式拉開序幕養生食譜,氣溫明顯回升,雨水開始增多,濕熱空氣交織,氣候濕熱,因此濕熱空氣也會侵入人體身體在一起。
關鍵是要防兩害!
夏季一定要注意防2邪健1脾,才能遠離疾病,健康長夏!
1 防暑
夏邪是夏季最重要的邪氣。夏季邪氣傷人時,往往會出現發熱、心煩、面紅等一系列陽熱癥狀。夏季也是皮膚生瘡、癰腫的高發季節。《黃帝內經》云:“凡痛癢之瘡,屬火”。瘡癰的發生與暑熱、火邪密切相關。
2防濕邪
濕在夏季最為常見,可分為“內濕”和“外濕”兩種。
比如你覺得“桑拿日”悶熱潮濕,這就是“外感濕氣”。
如果你覺得身體沉重、總是疲倦、厭食、腹脹、腹瀉、身體消瘦,可能是你體內有“內濕”?!皟葷瘛敝饕c人體的脾有關。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正常的食物進入胃進行消化,然后通過脾臟被人體吸收。如果脾臟出了問題,不能很好地吸收食物,身體就會滋生濕氣。
3 健脾胃
小滿之后一定要注意健脾胃。脾胃功能得到改善,濕氣排除,食欲增加,食物消化吸收良好,身體自然恢復。
想要防兩害健脾,這本養生秘方一定要收藏!
小曼的養生食譜
1 顆苦白菜——解暑解煩
苦白菜性味苦寒,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指出:“苦藥調十二經脈,安心益氣,輕體忍老,明目明目?!?酸菜是夏天下飯的一道佳肴??砷_胃解暑,清心除煩。
2薏苡仁——祛濕健脾
大麥,又名薏苡仁,性涼,味甘淡,具有利尿、健脾、除痹、清熱排膿的功效。薏米特別適合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腹瀉、消化功能下降、體內“濕氣”重重的人食用。薏米的最佳吃法是將炒好的薏米泡水或煮粥飲用或磨成粉。
3顆綠豆——解暑
我們都知道綠豆可以清熱、利濕、解毒。一碗綠豆湯是驅散體內熱氣的好幫手。此外,我們夏天出汗過多。喝綠豆湯不僅可以補充水分,還可以提供鈉和鉀。缺乏這兩種元素會使我們感到困倦和虛弱。但經常腹脹、腹瀉的患者不宜經常飲用。
4 山藥——健脾益氣
山藥是鎮靜、補益的良藥。對五臟六腑、氣血虛損有極佳的補益作用。常用于治療脾胃虛弱、乏力乏力、食欲不振等癥狀。建議采用蒸、燉等烹調方法來食用山藥。
5荷葉粥——清熱解暑
中醫認為,荷葉味苦,性平,歸肝、脾、胃經。夏季飲用荷葉粥可解暑,對頭暈目眩、胸悶煩渴、小便短赤等有療效。取新鮮荷葉一片,洗凈煎湯,然后用荷葉湯與大米或綠豆一起煮粥。
用荷葉水洗澡也可以預防痱子。取荷葉適量,洗凈,加水煮半小時,涼后沐浴用。
6冬瓜——祛濕清熱
中醫把冬瓜稱為“祛濕大元寶”。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是果蔬祛濕第一專家。夏天如果身上有痱子,可以將冬瓜切成薄片,在患處揉搓5分鐘,幾天后痱子就會消失。
5扁豆粥——健脾開胃
白扁豆具有健脾和中的作用。它們性味甘、平、香,能健脾開胃。脾胃不好的人,平時可以用白扁豆和粳米煮粥。
8 藕——健脾開胃
夏天胃口不好的人可以吃點藕。蓮藕有一定的健脾止瀉作用,可增進食欲,促進消化,開胃強身。蓮藕不要老是炒,可以試試蒸、煮或做湯。
9 金銀花——清涼解暑
夏季飲用金銀花茶具有清涼解暑的功效,是不可多得的消暑止渴良藥。脾胃虛寒者慎用。
10 苦瓜——清熱解暑
中醫有“夏吃瓜”、“夏吃苦”的說法??喙闲院?,味苦。涼拌苦瓜是最簡單的,無論是烤、炒、涼拌還是煲湯養生食譜,只要能把苦瓜煮熟而不失其“綠”色,就可以達到去火的目的。但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
我覺得不錯,請在底部點贊↓↓
本文參考資料:健康時報《夏季養生從小芒開始》《一推一式一元寶》《重視滋補祛濕是夏季養生的要點》《薏苡仁》是祛濕良藥》、《汗出過多,首選綠豆湯》、《山藥:補脾胃的良藥》、《夏日荷葉良藥》、《冬瓜消暑》長痱子》、《脾胃虛弱多吃扁豆粥》、《夏天吃點蓮藕》、《廣州日報》、《小滿時節養生“四忌”祛濕熱健脾》和驅散食物,“金銀花是清熱降脂的好手》,《夏天吃苦瓜好處多多》,江蘇網《521》,小滿志!飲食方面,別忘了祛濕解毒,《齊魯醫典》濕熱太難受了!感覺被掏空了?謹防內外濕熱拖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