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梢娞K州在古代人心中的地位又多高。江蘇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有“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當然這里少不了文化古跡。江蘇省有著哪些世界文化遺產呢?一起來江蘇文化里看看。
剪紙
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和最為流行的漢族傳統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剪紙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江蘇地區的代表性剪紙有揚州剪紙、南京剪紙、徐州剪紙、金壇剪紙等。
端午節
端午節起源于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后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賽龍舟的習俗。江蘇蘇州市端午節的習俗與其他地區紀念屈原不同的是,紀念的是春秋時期吳國名將伍子胥,并且習俗出現較其他地區早300多年。
蠶桑絲織
蠶桑絲織是漢民族認同的文化標識,五千年來,它對中國歷史作出了重大貢獻,并通過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為更好地保存保護祖先留下的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浙江、江蘇、四川等三省作為蠶桑生產的主產區和蠶桑絲織文化的保護地,三省文化行政部門聯合行動,以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為項目由中國絲綢博物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正式入選。江蘇地區的代表性技藝為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宋錦織造技藝。
雕版印刷
作為最早在中國出現的印刷形式?,F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剛經》(現藏大英博物館),不過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約2000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稱,揚州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是中國國內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藝的城市,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9年揚州雕版印刷作為雕版印刷技藝的核心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傳統木結構營造
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是古老的漢族傳統手工技藝。漢族傳統建筑是以木結構框架為主的建筑體系,以土、木、磚、瓦、石為主要建筑材料。營造的專業分工主要包括: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磚作、石作、土作、油作、彩畫作、搭材作、裱糊作等,其中以大木作為諸“作”之首,在營造中占主導地位。
這種營造技藝以師徒之間“言傳身教”的方式世代相傳,延承至今。2009年,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筑研究所負責申報的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江蘇地區的代表性技藝為蘇州香山幫。
昆曲
昆曲,又稱昆劇、昆腔、昆山腔,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珍品。昆曲發源于14世紀中國的蘇州太倉南碼頭,后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昆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云錦
云錦又稱南京云錦,是中國傳統的絲制工藝品,至今已有1580年歷史。因色澤光麗燦爛,狀如天上云彩,故名云錦。云錦區別于蜀錦、宋錦的重要特征是大量用金(圓金、扁金)做裝飾,用色豐富自由,紋飾醒目。
其品種主要有三類,即庫緞、庫錦、妝花?,F代只有南京生產,常稱為“南京云錦”?,F在只有云錦還保持著傳統的特色和獨特的技藝,一直保留著傳統的老式提花木機織造,于2009年9月成功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