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寺在杭州的城市文化里是一個很特殊的創造,不同于傳統寺廟那般,它融合了多種不同民族的建筑風格糅合而成,更是古代中國與古阿拉伯友誼的見證!同時鳳凰寺也是伊斯蘭教的四大清真寺之一。
陽山,古稱秦余杭山、萬安山、四飛山、雄踞吳中,綿延起伏,逶迤二十里,明人顧元慶稱之為“吳之鎮”。自東晉至明清,陽山巖壑,佛剎林立,各據清勝,寺廟達三十余處,素有“吳中普陀”之稱。
陽山鳳凰寺,位居蘇州陽山鳳凰峰中部,兩側山峰如鳳凰展翅,凌空飛動,中間一平臺如鳳頭平伸,俯視東方,古人依其形稱之為“鳳凰臺”。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間,距今已五百多年。幾千年來,陽山抱秀守靜,風光內蘊;500年間,鳳凰古寺歷經風雨,興衰幾重。
鳳凰寺始建于唐代,元朝元年間由波斯伊斯蘭教大師阿老丁重建,大殿一明兩暗,都有收縮很大的攢尖頂,中間大殿的尖頂為八角形,兩側的尖頂為六角形,黑色筒瓦配以粉墻,是中國建筑與阿拉伯建筑的完美結合,沒有繁復的裝飾圖案,沒有穹隆圓頂,而有江南建筑的典雅和簡潔。
鳳凰寺擠在房海之中,要找到好的角度才可看見鳳凰寺的尖頂、粉墻烏瓦、鳳凰雙展翅的風姿。據史書載,這一帶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區,當地人叫它洋壩頭,顧名思義,是洋人居住的地方;宋、元時這一帶叫文錦坊,是織造杭錦的中心。
鳳凰寺從地理位置看,南臨錢塘江,北連京杭大運河,又有海運之利,陸上海上絲綢之路互聯成網,在這里麇集著很多外商,帶來了西方的宗教,建筑了清真寺。宋、元以來,杭州陸海交通便利、物產豐富,名產絲綢和瓷器吸引來了世界各地商人,有的商人長期住駐,不少人在杭州娶妻生子,融入華人社會。
中國有名諺語:家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美麗的絲綢,精致的瓷器,像梧桐樹的兩個枝干,撐起了余杭的半邊天。吸引來中亞、西亞客人,為天堂般的杭州添加了異域的色彩,注入了新的活力。
民國元老李根源于一九二六年五月曾造訪鳳凰寺,留下珍貴記述:登鳳凰臺,至山廟,屋宇數楹,新建也,寺僧不在,門閉無從入。新廟后舊寺基,廣約四五十丈。
可見歷史上鳳凰寺規模巨大,氣勢非凡,足證民間流傳寺有五千零四十八間之說。
歲月滄桑,世事興廢,1966年文革浩劫,古寺毀于一旦,令人扼腕痛惜。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鳳凰寺在正清法師主持下重新修建,并被人民政府批準為合法宗教活動場所。2004年,又得各方結緣捐助五百萬元,新起大雄寶殿及廊臺鳳凰閣諸建筑。而今山門重光,放生池清風拂漣,大雄寶殿佛身披金,一代名寺又重現佛光普照之勝景。
鳳凰寺現有山門、放生池、報恩亭、天王殿、大雄寶殿、碑廓、楊氏墓園、龍湫井、鳳凰閣茶樓等建筑。還有自然石景鳳冠石、送子石等。
鳳凰寺背倚吳之鎮山,俯瞰新區全景,形勝獨特。山門外竹海生翠,清溪細流,一片清涼世界。鳳凰寺是理想的佛門凈土,旅游勝地。
該寺建筑具有伊斯蘭教與中國建筑風格相結合的特點,是中國和阿拉伯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F存的鳳凰寺占地面積2600平方米,建筑包門廳、禮堂、禮拜殿等。其中禮拜殿是元朝時代的無梁建筑。寺內還珍藏著不少文物和藝術品,主要有木制的“經函”和一些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