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大家應該知道,冰丘的意思是指冰原上由冰構成的山丘。有些朋友沒見過冰丘,所以不清楚冰丘的相關內容。那么,下面小編就跟朋友們來說一說,冰丘屬于什么地貌?凍脹丘是指什么?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冰丘屬于什么地貌
屬于冰緣地貌,冰緣地貌是一種在氣候嚴寒地區常見的地表形態。冰緣作用、凍脹作用、熱融作用、凍融蠕流作用、雪蝕作用風力作用等都可形成冰緣地貌。其地貌形態可為石海和石河、多邊形土和石環、冰丘和冰錐雪蝕洼地、冰丘和冰錐、熱融地貌等。
冰丘發育于冰緣地區的湖積或沖積層中,是凍脹作用引起土層局部隆起的丘狀地貌。大小不等,一年生冰丘分布在融-凍交替的活動層內,高數十厘米至數米,秋、冬季形成,夏季消失;多年生冰丘深入到多年凍結層中,規模較大,如昆侖山埡口的多年生冰丘高20米、長75米、寬35米。冰錐為具層狀構造的錐形冰體,成因類似冰丘,由凍結產生的承壓重力水冒出地表或冰面后再凍結而成。每年冬末春初為冰錐的主要發展時期,春末以后冰錐停止發展,并轉向消融,直至消失。冰錐一般發育于洼地、山麓洪積扇邊緣或沿河,呈串珠狀分布。
冰緣地貌的研究
對冰緣地貌的研究是從古冰緣開始的。最早觀察和描述古冰緣現象的是中國明代徐霞客,他在明崇禎六年八月初七(1633年9月9日)日記中記述:在五臺山游中臺時,“余先趨臺之南,登龍翻石,其地亂石數萬,涌起峰頭……”。龍翻石,即為石海冰緣地貌,指出了石塊上下左右翻動的特點(圖1 龍翻石──石海(中國五臺山中臺頂處,海拔2980米))。西方在18世紀后期或19世紀前期才有類似的觀察和描述。20世紀初,洛津斯基在第11屆國際地質學會上發表論文《機械風化的冰緣相》,首次提出冰緣一詞和冰緣相概念,指出冰緣過程和氣候之間的密切聯系。40年代末,出現了第一批利用古冰緣現象重建古氣候環境的成果。50年代以來,各國經濟建設的需要使冰緣地貌研究獲得較快發展,在對冰緣地區化學風化和物理風化的速率及其理論模式研究,以及對凍脹過程的野外觀察和室內模擬試驗等方面,都取得明顯進展。
中國的冰緣地貌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經20多年的調查研究,已知中國發育有世界上類型最為眾多的冰緣現象,約50種冰緣類型。并在冰緣氣候類型、冰緣地貌區劃和冰緣地貌發育的地帶性規律等方面取得成果。
凍脹丘是指什么
冬季季節融化層,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凍結,過水斷面縮小,凍結層上水處于承壓狀態,同時凍結過程中水分發生遷移產生聚冰層。隨凍結面向下發展,當凍結層上水的壓力大于上覆土層強度時,地表就發生隆起,便形成凍脹丘(也稱冰皋)。
凍脹丘是我國凍年凍土區經??梢钥吹降囊环N凍土地貌。凍脹丘底部的直徑由幾米到幾十米,高1到2米,有的可達3~5米。凍脹丘表面經常存在縱橫交錯的裂隙。我國已知最大的凍脹丘在青藏公路62道班,它底部直徑40~50米,高達20米。
在冰緣地區的松軟巖層中,由于凍脹作用引起土層局部隆起的丘狀地形。例如在湖相或沖積相地層中的冰丘。一年生的冰丘分布于融、凍交替的活動層內,高約數十厘米至數米,冬、秋季形成,夏季消失;多年生冰丘深達多年凍結層中,規模較大,如昆侖山埡口的多年生冰丘高20米、長75米、寬3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