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見過冰雹的朋友都清楚,冰雹是一種不規則圓形的冰粒,大的有雞蛋那么大,小的有綠豆大小。有些朋友想學習一些關于冰雹的知識,那么,大家知道冰雹是哪個季節下的?出現冰雹前會有什么預兆?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冰雹是哪個季節下的
冰雹一般多發于夏季,以及春夏交替的時節里。而冰雹形成的過程是,積雨云中的雨點遇到猛烈上升的氣流,從而使得不同大小的水滴和冰晶不停的碰撞,運動。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就會合并,凍結形成較大的冰粒。
又因為夏天是一個陽光強烈的暖濕季節,空氣中的水汽含量較大,而當這些粒子遇到含水量較高的區域的時候,就會成為冰雹的核心,進而形成不同大小的冰雹落到地面上。所以大家都懂了吧,夏天才是冰雹的多發季節。
冰雹形成條件
①大氣中必須有相當厚的不穩定層存在。
②積雨云必須發展到能使個別大水滴凍結的溫度(一般認為溫度達-12~-16℃)。
③要有強的風切變。
④云的垂直厚度不能小于6~8千米。
⑤積雨云內含水量豐富。一般為3~8 克每立方米,在最大上升速度的上方有一個液態過冷卻水的累積帶。
⑥云內應有傾斜的、強烈而不均勻的上升氣流,一般在10~20米/秒以上。
冰雹時間分布
一般說來,福建、廣東、廣西、海南、臺灣在3~4月,江西、浙江、江蘇、上海在3~8月,湖南、貴州、云南一帶、新疆的部分地區在4~5月,秦嶺、淮河的大部分地區在4~8月,華北地區及西藏部分地區在5~9月,山西、陜西、寧夏等地區在6~8月,廣大北方地區在6~7月,青藏高原和其他高山地區在6~9月,為多冰雹月(圖4)。另外,由于降雹有非常強的局地性,所以各個地區以至全國年際變化都很大。
總體來說,中國冰雹災害的時間分布是十分廣泛的。盡管一日之內任何時間均有降雹,但是在全國各個地區都有一個相對集中的降雹時段。有關資料分析表明,我國大部分地區降雹時間70%集中在地方時13~19時,以14~16時之間為最多。湖南西部、四川盆地、湖北西部一帶降雹多集中在夜間,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多在中午降雹。另外,我國各地降雹也有明顯的月份變化,其變化和大氣環流的月變化及季風氣候特點相一致,降雹區是隨著南支急流的北移而北移,而且各個地區降雹的到來要比雨帶到來早一個月左右。
出現冰雹前會有什么預兆
如果是要下冰雹的季節,早晨的天氣會比較涼爽,濕度也會較大,但是到了中午太陽比較大時會引發強對流的空氣。這時候也可能會有積雨云出現,進而導致冰雹,也就有了“早晨露水重,后晌冰雹猛”的說法。
此外,下冰雹前會有較大的風,變化也會很大。如果是連續刮南風的話,等到方向轉為了北風或者是西北風且風力增大后,冰雹也就很可能會伴隨到來。
另外,全國各地也有很多諺語通過觀察暈的顏色來看冰雹啥時候下,例如“黑云尾、黃云頭,冰雹打死羊和?!薄_@是因為冰雹的顏色開始會是頂白底黑的,之后會在中部出現紅色,最后也就有了紅、白、黑三色交織的云。
聽雷聲和看閃電也可以對于是否會下冰雹進行判斷,如果是雷聲持續不斷,且有了云層中的閃電,那很有可能是要下冰雹了。民間就有“豎閃冒得來,橫閃防雹災”的說法。